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迎来了一股知识青年下乡的热潮,他们纷纷踏上前往农村的征途,投身于上山下乡的伟大运动。岁月如梭,转眼间那段峥嵘岁月已悄然远去数十年,但那段历史中的鲜活人物,却通过影像的方式被永远铭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风华史记编辑|风华史记素颜也能美过天仙?在这个滤镜当道的时代,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是,当我翻看70年代女知青下乡的旧照时,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美。特别是最后一张照片,那个女知青的颜值,真的能秒杀当今很多女明星!
女知青,当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个个精神抖擞,脸上还露出了幼稚的笑容。上山下乡的,男知青一个劳动日工分7分,女知青6.5分,一天一个10分工0.2元,一天干三晌活,虽然收入微薄,却信心满满,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不计个人得失,奋发向上的,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北大荒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大平原上无遮无挡的风吹雨打,把她的皮肤“塑造”成了非常健康的古铜色,一头短发没有用心梳理过,穿在身上的朴素衣裳,让人觉得她与当地的女职工没有什么两样,除了口音仍留有上海的韵味之外,城市女性的气息几乎在她身上消失殆尽。
文/万物知识局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几十年前的女知青,或许拍摄他们的相机镜头并没有特别高清,她们也没有特别多的化妆品来修饰自己,但是看着她们的照片,谁又能说他们不美呢?
向广大的知识青年致敬!你们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时候的人,人美,心灵更美。在当今这个时代当他们回想起:“当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把最好的青春贡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命中添上了浓彩的一笔,我们无怨无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永远不会体会这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