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7月4日-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今年大会上,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产力,成为今年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今天的科技推动力我们就来聚焦2024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大模型百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1月11日,达摩院2023十大科技趋势发布,以ChatGPT、AI绘画等在去年下半年“出圈”的生成式AI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以及Chiplet模块化设计封装、全新云计算体系架构等技术入选。
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知识中来,大模型的能力来源于人类的庞大知识库;到知识中去,大模型也将重新塑造人类知识应用、创造和转化的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巨大价值。《大模型时代》一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展望。
去医院照个CT,都有AI作为双重保障,通过视频画面动作识别,确定病人在进入机器前已经得到有效保护。还有流水线产品是否有瑕疵,公共场所人们是否戴了口罩,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后厨是否达到“明厨亮灶”、应急通道是否有违停车辆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都已经在用AI来识别检测了。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山】近年来依托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AI)已经渗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它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持,以至于业内将数据形容为推动AI发展的“燃料”和“矿产”。
◎本报记者 陈 曦目前成熟的生成式AI模型大多基于英文数据进行训练,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环境中,中文大模型显然更“接地气”。通过中文或英文数据训练出来的大模型,差异比较大,中文的上下文理解和语义的多解性要大于英文。
原标题:旅游领域的AI大模型什么样?中国旅游报首席记者 王玮2023年互联网行业的拐点是什么?答案应该是AI大模型。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大厂”的AI大模型正飞奔而来。AI大模型之于旅游领域会是什么样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