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碰上了日环食,也是父亲节,不要忘记给自己父亲送上祝福哦。借这一篇,给力父亲,打call一、血管紧张素是一类具有极强的缩血管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等作用的肽类物质,参与血压及体液的调节。
一、ARB 是继ACEI 后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等具有良好疗效的作用于RAAS 的一类降压药物。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无ACEI 的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二、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缬沙坦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以下机制保护心脏: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舒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全身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逆转高血压造成的心肌肥大,抑制心肌重构,保护心脏功能;3.
一个人24小时的血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血压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短期变异——如清晨起床的血压小高峰,运动和应激导致的血压升高,夜间的血压可因失眠,觉醒以及夜尿等夜间行为而升高,因此,每个个体的24小时血压节律各有不同。
医脉通编译自:Mauro Riccardi, Matteo Pagnesi, Ovidiu Chioncel, et al. Medical therapy of cardiogenic shock: Contemporary use of inotropes and vasopressors.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 doi:10.1002/ejhf.3162.
厄贝沙坦是一种选择性、非竞争性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Ang Ⅱ受体AT1亚型,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其作用特点是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肾病等。用法用量1. 推荐起始剂量为 0.15 g,一日 1 次。
氯沙坦和缬沙坦是临床抗高血压使用最广泛的两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优劣呢?缬沙坦药理上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