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当下,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热词是什么?那就莫过于“上楼”了。今年上海两会,不少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上海要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广产业综合用地等土地混合利用新模式,打造工业上楼智造空间1000万平方米。什么是“工业上楼”?
【编者的话】在农业社会,种庄稼通常讲求一亩地能打多少斤粮食,即“亩均产出”。在工业和服务业占据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同样需要向土地要效益,每亩地的经济产出同样需要考虑,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期解释城市将从亩均产出的概念入手,解析经济密度的概念,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经济密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线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导致一些地区工业用地存在供应紧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型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土地集约利用有了新的可能,为各地破解用地难、提升产业发展能效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在桐梓坡西路,矗立着一栋3层厂房,多家工业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其每平方米最大荷载达1吨,货车可以直接通过液压升降设备上到2楼、3楼,而且楼层之间还能隔绝震动、噪声,互不干扰。今后,这种“工业上楼”的模式将在长沙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原标题:深圳推进制造业集群布局,打造“垂直工厂”(引题)“工业上楼”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铝模拼装、架体搭设、钢筋绑扎……日前,广东深圳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工地现场,塔吊如林,机械设备星罗棋布,30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一派热火朝
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全年工作重点时,第一条就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表示,要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新增2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优质、定制化厂房空间,加快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
随着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成本逐年攀升成为制约城市工业发展的难题。同时,工业制造业持续向产业链创新链高端攀升,也对生产、交通、物流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与规划的新课题。“工业上楼”应运而生,成为保障城市产业空间、筑牢工业根基的一种新方式、新手段。
珠宝产业园是六韬最初的定位。图为园区内的珠宝产业展示墙。邓建青 摄义齿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口腔数据。张鹏飞 摄六韬创意产业园(下称“六韬产业园”)内,投资总额为3.25亿元的二期45栋高标准厂房正在抓紧施工。
深圳从2023年开始助推企业“工业上楼”,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访第一太平戴维斯华东区产业及物流地产部主管缪博文今年4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后文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重点开展城市更新“六大行动”,包括综合区域整体焕新行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公共空间设施优化行动、历史风貌魅力重塑行动
人民网深圳11月25日电 (曹欣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有这样一座“摩天工厂”正在悄然颠覆人们对传统工厂的概念,它就是龙岗区的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该园区由特区建工集团“投建营”一体化开发,位于龙岗东部先进制造业园区内,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思远日前,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中国工业地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新质生产力在工业领域的持续深化,中国工业正从‘制造’向‘智造’积极转型,中国工业地产市场也正迈向全新发展阶段。《报告》在宏观趋势上对中国制造的持续进化进行了分析。
吴家明/摄 官兵/制图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随着城市可用土地空间逐渐减少,土地成本持续攀升,原有工业用地土地收益率不断下降等问题逐步浮现,工业上楼这一概念频繁被提起。工业上楼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是提升工业用地空间,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的重要举措。
这个春天,新桥很“热”。产业“热火朝天”。工业上楼向上生长,以空间集聚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集聚;定制载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按下“加速键”。交流“热流涌动”。举办多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国星宇航、恒信永基、国碳半导体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伶仃洋畔、热辣滚烫。
王凯艺、王妍妍、陈柳庭、殷聪、陈冰曲11月14日,记者在宁波“2070”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暨“工业上楼”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宁波将从全市层面推进“工业上楼”,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分类推进一批“轻设备、工艺流程短、附加值高”的产业上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