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会议推出史上最大规模化债计划。点评:化债规模史无前例,其中10万亿化债,2万亿展期。但由于之前市场普遍预期将有一定规模的财政资金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补贴两新、收购存量房等,但本次会议并未出台相关增量政策,仅口头表达了相关政策正在陆续推进,因此市场对会议的第一反应仍是不及预期。
财政部宣布12万亿化债组合拳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首次公布,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为了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公布了一系列化债组合拳。
原创 邓海清 底线思维邓海清中航基金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这几天【12万亿化债资金】成为新媒体热词,作为今年又一个万亿举措,各种猜测和小作文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政策超预期,利好经济发展;有人说这是发钱救市,通胀就要来了。其实我们都明白,对眼下政策的欢喜、担忧,都是大家对未来经济预期映照。
来源:新华社 距离2024年收官不足一个月,密集上新的各省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公报,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作为今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我国最新亮出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正在加快落地。
根据财联社报道,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随着规模高达12万亿元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方案于2024年11月落地后,地方政府化债进度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多家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业的固废治理上市企业相继披露应收账款回款捷报,回款金额在数亿元,部分企业甚至刷新月度回款纪录。
大家都注意到,自元旦以来,股市又开启了一轮新的下跌行情。就拿1月15日来说,大盘依旧呈现下行态势,目前上证指数徘徊在3200多点。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年前国家出台了那么多利好政策,为何元旦后市场表现如此糟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