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年,清军大举进攻准噶尔,仅用了短短三个月,便彻底摧毁了这个曾经强盛的汗国。这一战的结果出乎意料,那些年里,康熙和雍正为此战斗了几十年,甚至付出了八旗精锐尽丧的代价,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这个西北的心腹大患。
这场战斗的背后,是准噶尔汗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提升,以及清军对地理环境的不了解所导致的失利。傅尔丹的北路军总计有2.4万人,其中包括京师八旗兵6000人,车骑营9000人,盛京、宁夏等地八旗兵6800人,黑龙江披甲2000人。
清朝自入关以来,励精图治,平定内乱,开疆拓土,奠定了雄踞东亚的基业,在广袤的西北边陲,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始终是清朝统治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康熙皇帝曾御驾亲征,重创准噶尔,却未能将其彻底征服这又是为何?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以笔墨慨叹战争的残酷和牺牲。李白也感叹,在这战争频繁的地方,能有几人生还?在雍正年间,清政府曾经两次与准噶尔政权进行大规模战争,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战是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这场战役清军惨败,数十名大将牺牲,40000人的军队最终仅生还2000多人。
康熙末年征讨准噶尔,南路战兵1.6万,辅兵1.7万,合计3.3万人,北路战兵1.2万,辅兵1.3万,合计2.5万人,总计战兵不到3万,而一年需粮14万石,因为路途遥远,一石需白银30-100两,仅仅因为转运粮食,准部之役前后八年就耗费了至少3000万两以上白银,尚不计武器盔甲之费
想当年,清军用铁骑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从而建立了大清,对于清朝军队的战斗实力那是无需多言的,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时期那都是实力超群的,打的不管是明朝还是李自成的军队都毫无招架之力,用闻风丧胆来形容也不为过。
包括清朝御林军京师八旗、山西右卫满八旗、盛京八旗、黑龙江索伦兵、宁古塔披甲人等满清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北京,清廷震动,北京城旗人家家戴孝,大清王朝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战局就这样被葬送,清政府迎来了严重的边务危机。
平心而论,八旗兵将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堪称勇武,仅高级将领就有十余人阵亡,如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定寿,“拔刀自刭,死於阵”,鳌拜的孙子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达福,“力战,复杀敌千馀,没於阵”,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之孙,宁古塔将军爱新觉罗·巴赛亦阵亡。
正是有了这些皇帝们的东征西战,大清帝国才能平定各种少数民族的叛乱,还让清朝的疆域扩张大既元朝之后,版图第二大的朝代,有1316万平方公里。据悉,在和通泊之役中,清朝八旗精锐割辫血战,全军覆没,北京城家家戴孝,着实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