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办,我老公没有呼吸了。”小丽着急忙慌的拨通了120的电话,声音颤抖不止。刘先生今年48岁,某日在睡眠途中突然醒来大叫一声后失去了意识。妻子从睡梦中惊醒后一摸丈夫的鼻子,竟然没有呼吸。当下妻子就赶紧给他做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快速上升和年轻化,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心脏支架手术已被大家广泛熟知。然而最近关于“心脏支架手术将被逐步淘汰”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说“做了支架手术,生命就进入倒计时”,还有人担心“支架是外来物,会加速死亡”,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不用等供体就能顺利获得“心”生?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外一科郑磊团队完成烟威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顺利将全球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了患者体内。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开启了人工心脏治疗的新时代,也将为更多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大众网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人的心脏,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抽水泵,每一次跳动都持续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当心脏遭遇严重疾病侵袭时,其泵血能力会大幅减弱,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甚至难以平躺的症状,这便是严重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
大皖新闻讯 8月20日, 记者从蚌医大一附院获悉,前日一例女性患者在该院成功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术后顺利出院,其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重获新生,这标志着皖北地区开启了首例人工心脏治疗的新时代,造福于安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万峰教授团队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成功植入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并同期完成微创主动脉瓣成形术,使患者重获“心”生。
这头刚通上电,另一头的“小水泵”开始在水盆里缓缓送水,这颗人工心脏刚刚完成功能检测,即刻要送进患者的胸腔内。2023年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室内,共完成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让4位终末期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4日电 (杨伏山 刘云芳)一名年轻的重症扩张型心肌病女性患者,日前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外科所做的一次手术中,“一站式”解决心衰、瓣膜关闭不全、房颤等问题,而且是在心脏不停跳下成功植入人工心脏。近日,该患者顺利出院。
7月,年仅4岁的乐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恢复良好。 本文图片均由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供图7月25日,年仅4岁的乐乐(化名)在上海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安全渡过各个难关,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当日,澎湃新闻(www.
南都讯近日,在北京阜外医院的多模态数字化手术室,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心血管多模态数字化手术室,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深圳阜外医院的七旬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远程“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这是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完全远程操作的心脏手术。
通讯员 刘宝辉 张莹莹 记者 陈甜田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王玉玖教授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心脏彩超室、影像医学科等多个科室,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TAVR+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重庆之声10月31日讯 记者10月31日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近日为为罹患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市民王晓(化名)植入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目前,王晓恢复情况良好,有望于近期出院。45岁壮汉命悬一线2017年,王晓就因反复感冒,被确认为扩张型心肌病。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28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港深医信)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魏民新教授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联合该院体外循环、麻醉、影像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心脏重症患者丘先生(化名)进行了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亦称“人工心
10月31日,来自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消息,近日完成了该院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一名罹患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植入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名患者2017年被确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在多家医院接受过治疗。今年5月,患者到西南医院就诊时,已基本丧失活动能力,病情不容乐观。
PCI术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运用导管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流的微创手术。它在心脏病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湖南省康复医院医生来讲解一下PCI术。PCI术的优势创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