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m the steep cliffs lapped by the waters of Golden Sand,Cold the iron chains spanning the Tatu River.
诗人诗话:《七律·长征》谁先读?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
1935年9月,历经一年有余的中央红军部队翻越雪山,即将到达陕北,征程多艰难,胜利在前方,红军部队从上到下,终于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终于能够有一方地域落脚发展,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毛主席在此期间,创作了多首诗词,其中就包括这首《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毛主席于1935年10月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言律诗记录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毛主席率领红军越过岷山之际,长征即将宣告结束。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首先来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写红军长征的情况,1933-1934年,国民党对共产党革命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妄图一举歼灭共产党,而当时共产党执行的是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反围剿没有希望,红军被迫退出苏区。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这首著名的诗篇《七律长征》,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摆脱敌人追兵,攻克天险,爬过草地、攀越雪山,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红军将士跨过岷山后,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毛主席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