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战俘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已是第52战斗机联队I大队大队长的埃里希-哈特曼从捷克的布尔诺起飞,奉命执行一次侦察任务,以报告苏军的位置。他和自己的僚机于早上8时30分起飞,在距4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首批苏军部队。
看到这样的字句,恐怕现在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不适感,但1945年初,从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笔尖下流淌出的那份对德国人刻骨的仇恨,令正在东线反攻的苏联士兵们读起来十分解气、亢奋,大呼过瘾,那些尖刻辛辣的词句被反复刊行,以至于绝大多数苏联士兵都能熟记于心。
我以前以为关于军队在战争中宣称的战绩中,俘虏敌人的数量应该是最可靠,毕竟你可以对杀死敌人的数量夸大造假,但你俘虏的敌人必须上交,最后还得移交给和前线部队没有什么组织上关系的战俘营,所以俘虏数量必须对得上,除非军队中不同层次甚至不同部队之间联手造假,而由于军队首先是一个官僚机构,不
看过苏联著名二战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影迷想必都对影片开头的一个场景有印象:1941年6月21日午夜,距离纳粹德军380万大军入侵苏联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了,一个德国兵突然在夜幕的掩护下只身泅渡过苏德控制区交界的布格河,并对发现他的苏联红军边防军哨兵喊道:“别开枪,我是一名德共成员,有重要情报向你们汇报!”
1945年,易北河地区,一名美国中校正在审问党卫军第23荷兰志愿机动化师的指挥官Jurgen Wagner,双方的面部表情非常有意思,德国人都一脸严肃的听着这个似乎有点不耐烦的美军中校说着什么,随后Wagner被引渡到南斯拉夫,并以战争罪被处决,看这样子,美国人很可能把他们交给了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