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东营4月26日电 (周艺伟)风力发电轴承、5G功能材料、汽车尾气催化器、锂电池隔膜材料……走进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公司”),产品展览墙上陈列着该公司诸多新材料研究的应用成果,“新材料”“绿色”“低碳”字样格外醒目。
中新网东营11月18日电 (记者 沙见龙)盐碱地上起“良田”,石油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显著,轮胎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近年来,山东东营市辖内银行机构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总统领,以科技金融为重点领域、绿色金融为发展方向,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积极探索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并举、降碳与碳利用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行的能源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全力推动CCUS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工业化、规模化应用,建成投产了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
近年来,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以打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布局了“三中心+一基地”,即化工技术工艺研发中心、化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化工中试基地,已获得专利授权295件,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不择细流,悦纳百川,向着东方,向着海的方向,奔流!河的气势和海的广博,滋养了东营这座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在时代的进行曲中,这座年轻的新兴城市,见证着黄河入海的澎湃步伐,铺展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山东省东营市海上风电资源丰富,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6米。东营市依托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配套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
海报新闻记者 林振华 青岛报道10月24日,山东海洋发展成果展示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成果展示活动,共设置1个山东省主题展区和7个沿海市特色展区和多个海洋产业特色展区。
12月3日举行的《东营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薄庆良市介绍了东营市在发展CCUS产业方面所具备的突出优势,以及发展CCUS产业将如何怎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0日讯 2023年以来,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工信厅、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山东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对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不仅能“降碳”,还能多“吐油”,未来更将形成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二氧化碳,这个曾经让众多行业头疼的“老大难”,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推动石油增产、能源开发绿色转型、以及布局新产业赛道的“香饽饽”。在胜利油田莱113区块,油气、二氧化碳之间正发生着奇妙的反应。
爱东营讯 向东,东营港港区一片繁忙,6艘万吨级油轮一字排开,数十米高的卸船机挥舞“巨臂”作业,蓝色引擎驱动迈向亿吨大港。向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芳烃、丙烯产业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集群,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5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顾震宇、实习记者路畅)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本年度累计举办培训36场,参与企业超过500家,参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
乔姝渤海之滨,黄河尾闾,风从海上来,带动向“绿”而行的步伐。在山东东营,海上风电产业凭海扬帆、蓄力聚能,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走进东营港广利港区通用码头,红色门机和履带吊高耸矗立,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