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Pterosauria),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发现的兔蜥(lagerpetid),为翼龙的前身物种。这一在巴西发现的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兔蜥有猛禽之喙和突出的弯刀形爪,凸显出该古代类群的多样性。约2.
所以,那些传闻中隐秘的珍禽异兽,总是形状怪异、习性凶猛,令人避之不及。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天下没有了“不透风的墙”,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神秘生物,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了网络上人们热火朝天的谈资。
在这中生代最后一个纪元里,除了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还发生了许多对现今地球影响颇大的事件。诸如,大西洋诞生、真正的鸟类出现、植物开始开花结果、哺乳动物开始占据主要生态位等等,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都发生了重要变革。
高小山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艺术家们创造的神奇“动物”或者“怪兽”,比如《阿凡达》中的飞行翼兽魅影和伊卡兰,在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过呢?它们的原型是翼龙吗?翼龙和恐龙的区别是什么?真实的它们可能长什么样子?化石是怎样跟科学家们“交流”的?在哪里可以看到大量的恐龙化石呢?
近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余逸伦与研究员张驰、徐星完成的关于翼龙多样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该研究探索了翼龙从起源至灭绝多样性的变化过程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
诸如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故事,恐龙称霸陆地、翼龙制霸天空、恐龙化身鸟类腾空而起、哺乳动物出现等等,这些传奇竟然在这5000多万年的时间里相继发生,也使得侏罗纪成为了大家最为熟知的纪元,地球的生物面貌也在这段纪元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汪筱林研究员向记者介绍本次恐龙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汪筱林研究员向记者介绍本次恐龙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新疆距今约1.3亿至1.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做客清华“学堂开讲啦”,从探寻人类的起源出发,溯源至距今5亿多年前寒武纪海洋中的一条小鱼,历数5亿多年来地球生命演化史中的九大事件,讲述了“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