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吴湘柳湘潭的木屐,益阳的伞。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益阳明油纸伞闻名已久,但流传至今,工艺复杂的明油纸伞逐渐被量产的工业制伞所取代。作为明油纸伞的第12代传承人,湖南益阳的曹正新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老师向学生讲解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文雅婷摄红网时刻衡阳4月3日讯(通讯员 赵诗 贺雨昕)在清明节来临前夕,衡山县城北小学组织学生亲手绘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油纸伞的独特魅力,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分水油纸伞是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月11日,游人在分水岭镇以油纸伞为主题的伞里街区游玩。“横平竖直皆风骨,深浅均匀共进退”是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伞要义2025年2月11日,制伞师在制作油纸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志远) “油纸伞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暑期学堂我们每天开设了不同的非遗主题课程,将非遗融入课堂的创新课程有助于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带队老师万倩怡表示。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1日讯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传统文化,日前,青岛市崂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古韵油纸伞 传承复兴梦”非遗体验活动,活动吸引了崂山区居民和大学生踊跃参与。活动中,非遗老师讲解油纸伞的构造和做法。文明实践志愿者仔细地粘贴伞面。
在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一家甲路油纸伞制作工厂拍摄的刷好桐油的油纸伞(2023年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杨 摄新华社南昌3月20日电(记者王奕涵、朱雨诺、余刚)清晨,在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一家甲路油纸伞制作工厂里,裱伞工人张顺女正熟练地将裁好的皮纸黏上伞骨架,并将伞的边缘修剪成圆弧状。
父子携手,老手艺找到了“靠山”日卖500单!26岁湘潭小伙通过电商推广非遗产品,石鼓油纸伞“火出圈”湘潭石鼓油纸(布)伞。 受访者 供图 湘潭石鼓油纸伞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6年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湘潭市石鼓镇安乐村的特色名片。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油纸伞。 王茂祥/摄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油纸伞一直作为华夏人民的出行雨具。聪明的古人,在纸伞面上涂刷防水的桐油 ,增强其韧性,制成油纸伞。
油纸伞油纸伞的使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现今使用的折叠伞,其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
来源:【天府融媒】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发祥地在江阳区分水岭镇,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泸州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刘丽 胡译丹 叶妍 熊知湘潭石鼓油纸伞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6年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湘潭市石鼓镇安乐村的特色名片。今年26岁的周乐,父亲是石鼓油纸(布)伞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钻研老手艺40余年。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2月19日,我们迎来雨水节气。春雨润无声,在斜斜细雨中,万物萌动。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季的来临和降雨量的增加。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时节举行与油纸伞相关的文化活动,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一朵开了上千年的“花”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