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是居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道餐食,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长周叶告诉记者,喝粥确实影响血糖,但影响相对短暂。喝粥后,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粥可以喝,以下为糖尿病患者喝粥的注意事项:干系搭配:喝粥前一定要先吃些干粮,千万不要空腹喝粥。不能用粥来当主食,要配上馒头,发糕,粗粮窝头等干性的食物,也可以搭配一些蔬菜,使糊化的淀粉不至于被快速吸收,血糖不会升得很快。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粥,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因为大米被熬制成粥后,由于结构发生改变,在食用过程中更容易被吸收和消化,从而引起喝粥后血糖迅速飙升,同时大米粥消化吸收快,更容易使人在短时间内出现饥饿感,诱使人加餐或者下一餐进食量增加,这都不利于血糖控制,此外,大米粥消化排空速度较快,容易造成餐后血糖快升快降,血糖波动较大。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选择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导致血糖剧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否能够享用小米粥等常喝的粥,并一起探讨一些有助于控制血糖的主食。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小米粥。
粥,应该算是广大人群早上的必备。由于粥易于咀嚼、不费牙,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喜爱,有的老人甚至三餐都喝粥。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粥相较于米饭更容易影响血糖,所以总是会有顾虑。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否喝粥?怎么喝才正确呢?听听营养学家怎么说?
陈大爷平时很喜欢喝粥,但是自从前段时间体检发现患了糖尿病后他就很少喝粥了,因为老伴总是不让他喝粥,认为喝粥比吃米饭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但是老伴却坚持认为不可以喝粥,还说小区里其他糖尿病患者都是这么说的。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喝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