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深受大学生喜爱的4门选修课,迟一秒可能都抢不到,你选到了吗?上高中的时候,学生没得选,只能上那几门课。对于其中枯燥又无味的课程,不仅要硬着头皮学,还要学好。到了大学以后,除了固定的专业课以外,大学生还可以上选修课。
有些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填报的志愿有些盲目,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专业并不喜欢。现在本市很多高校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搭建了大平台,新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到了二年级才分专业、上专业课,所以你有很多时间来考虑志向。
大学期末考试,通常在第17周开始,19周全部结束。选修课,就是“通识教育任选课”,只要在人文类、历史类、哲法类、跨专业类,等等范围内选够类别数,达到相应学分要求即可,就是《学生手册》里写明的学分构成的“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大约10个学分。
编者按大学选修课的意义,在于一个“选”字——各色各样的选修课,你为什么会选这一个?近年来,不少高校的特色选修课“一座难求”,甚至火出学校,在网络上引发极大关注,被网友羡慕地称作“宝藏”选修课。学期结束,这些“宝藏”选修课让师生们收获了什么?它们对高校完善课程设置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