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组织了系列歌咏活动,蒙古族小朋友们盛装参加,用甜美的声音唱响经典蒙语歌曲,欢庆国庆65周年的到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靖摄) ↑一名蒙古族小朋友在演唱蒙语歌曲。 ↑蒙古族小朋友围在声乐老师周围,齐唱蒙语歌曲。
2016年8月18日晚,“五彩呼伦贝尔——天籁草原童声”演出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央文化宫登场。中国网 郑文华 摄中国网讯 2016年8月18日,“感知中国·蒙古行——第四届乌兰巴托·内蒙古文化周”拉开帷幕。
近日,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唱团受邀随自治区代表团赴蒙古国,参加“蒙古国•中国内蒙古系列文化活动”,期间,相继于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剧院和布勒干省剧院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五彩传说》,孩子们的天籁童声沸腾了全场,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妙歌谣传向我国友好邻邦,架起了中蒙文化友好交流的五彩桥梁。
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用在年轻的乌达木身上,让人更是感触颇深。2011年5月23日,年仅12岁的蒙古族男孩乌达木第一次站到达人秀的舞台上,演唱一首《梦中的额吉》,演唱之前,评委周立波问额吉是什么意思,他骄傲地说:“额吉就是妈妈的意思。”
没有去过内蒙的人,大概会以为内蒙的画风是这样的:▼星罗棋布的蒙古包:▼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果有人知道你来自内蒙,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每顿吃牛肉的?喝只喝牛奶?”“内蒙有没有楼房?你们是不是都住在草原里?没有公交车吧?都骑马太不方便了.....
5月29日,来自呼和浩特的小演员合唱《幸福的花朵》当日,“魅力草原•携手未来”中蒙两国儿童庆“六一”艺术交流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蒙古国的近百名小留学生和呼和浩特市多个少儿艺术团体共同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来源:【草原云】当医生告诉巴特敖日喜呼,他可以正常运动了,这名11岁的蒙古国男孩心情一下子明朗起来,他高兴地从书包里掏出来自家乡的冰箱贴和糖果,送给为他做检查和看诊的医生。医生给巴特敖日喜呼检查心脏。中国医生和蒙古国儿童互相点赞。
29日下午,“魅力草原·携手未来中蒙两国儿童庆六一艺术交流活动”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演艺厅隆重举行。交流活动在舞蹈《我们的节日》中拉开帷幕,表演节目包括了歌舞、独唱、口唱、器乐演奏、情景剧和特色足球表演等演出,节目精彩纷呈,歌颂美好生活,营造了欢乐的现场气氛。
新华社乌兰巴托4月9日电(记者郑闯)第15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蒙古国大区决赛9日在乌兰巴托歌剧院举行,15岁大学生古义格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冠军,将代表蒙古国赴华参加“汉语桥”总决赛。本届比赛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承办。
新华社乌兰巴托2月7日电通讯:蒙古国汉语学生情系中国春节新华社记者郑闯近年来,随着“汉语热”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蒙古国青少年选择学习汉语并赴中国留学,不少人还留在中国过春节。春节成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还有人梦想走上中国的春晚大舞台。
然而在十年前,歌词里唱着的主角乌兰巴托城区,一栋居民楼的楼道处,一家蜗居在此处的居民正在互相抱怨。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和这家人蜗居在楼道里,全靠人体体温取暖不同的是,楼上的居民正坐在暖气旁,惬意地享受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