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堪称饕餮。上至飞鸟,下至游鱼,哪怕是剧毒的河豚,都没有逃过人们贪吃爱吃的嘴。哪怕是一些从未见过的生物,在第一次被发现时,总有人会发出灵魂般的疑问:“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老话说的好:“人吗,哪有不爱吃的?”这话说的没错,但!重点来了!
带状疱疹,顾名思义,为一种沿神经节段呈带状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胸腹部常见,其他部位均可发生。因为神经一般是单侧分布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带状疱疹只长一侧,老百姓俗称为“蛇缠腰”、“蜘蛛疮”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民间以为缠腰蛇绕腰部一圈,人就完蛋了,民间也有很多的“治疗”缠腰蛇的方法,比如说念咒语画符,用墨水把它圈起来然后在中间再划两道所谓的斩蛇方法,也有把烧成的灰或者泥鳅碾碎的汁涂在皮肤上,也有蜈蚣或者蟑螂在皮肤上爬等多种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治疗带状疱疹。
“医生,您快看看我们家老头子这是怎么了,我就几天不在家,他这身上就长了好多这个小疙瘩,疼的他都说不好话了!”今年58岁的郑大娘向医生说道。原来前几日郑大娘和姐妹们出去旅游了几天,留下今年62岁的张大爷独自在家。然而当她旅游回来以后,发现张大爷腰背部位长了许多的,密密麻麻的小疙瘩。
5天前,患者张姨叉着腰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中医师陈雨佳门诊就诊,带着痛苦表情说“陈医生,好痛呀,开始肚子这里长了水疱,有红点,以为是被虫子叮咬了,用了青草膏、皮炎平等药膏,没有好转,后来越长越多,都到腰上了,痛的我睡不着,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生蛇”?”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9月25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近日,国产带状疱疹疫苗海南首针接种仪式举行,标志着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在海南省开始接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患病后疼痛难忍。那么,带状疱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哪些临床症状?海南气候湿热是否更容易得?
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由于疱疹病毒可侵袭神经,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往往会出现严重剧烈的疼痛。这一慢性疼痛往往处理棘手,常需综合治疗多管齐下。在积极的对症止痛治疗中,患者需要注意哪些营养问题?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门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减轻炎症水肿等神经病理改变,如无明显禁忌证,在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前提下,对50岁以上患者,皮损较重,疼痛明显,特别是头面部带状疱疹,伴听力障碍或面瘫时,可每天给予泼尼松30 ~ 40 mg,分2 ~ 3次口服,以后每7天减量10 mg,3周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