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日前,工信部召开第五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围绕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构筑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来自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等5个行业领域的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编者按: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北交所于资本市场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从开市的那一刻起,它就肩负着特殊使命,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照亮发展之路。这里是梦想的孵化地,众多企业怀揣希望而来,在北交所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 孟珂自2023年9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至今已满200天。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当前市场生态持续向好,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将上市第一站瞄准北交所。
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在政策的呵护和市场的关注下,北交所度过了精彩纷呈的三年。三年来,从市场规模与上市公司数量而言,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81家增长至如今的257家,截至11月15日,总市值超6700亿元,涨幅超200%,增长131.9%。
2024年11月15日,北交所迎来开市三周年。随着聚星科技11月11日上市,北交所公司数量增加至257家,其中省、市级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八成;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140家,占比达54.5%。
10月20日上午,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同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订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打造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 孟珂11月19日,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万源通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队伍持续扩容。一直以来,北交所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行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2024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开市三周年。三年来,北交所锚定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位,以关键制度创新为突破,持续完善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生态,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10月16日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意见时间为2024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征求意见稿提及,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涉及北交所和新三板下一步改革举措的核心要点,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的多方共同探讨中揭开“面纱”。10月18日下午,由北京证券交易所承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平行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
【大河财立方消息】10月16日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编制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据显示 ,截至9月底,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9000家,“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千家,连续三年保持“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国证券报》6日刊发文章《擦亮“专精特新”招牌 北交所受理审核IPO稳步推进》。文章称,北交所2024年新增受理企业IPO申请66家,数量相比2023年出现减少,但企业质量显著提升。北交所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及,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持续推进“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对获得股权融资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
近期北交所行情持续升温,投资者信心回暖,北交所新股发行继续稳步推进。目前有三家公司处于发行状态,还将有两家公司于本周上会,其中,港股上市公司天工国际(00826.HK)旗下子公司、钛合金巨头天工股份将于11月1日二次上会。
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以来,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家认为,北交所要以更宽容的机制、更包容的心态,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通过上市独木成林,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集聚群,建议从加大优质企业供给、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畅通转板机制、加强退市监管等方面入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专精特新企业迎来专属利好。10月18日,在由北交所承办的“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平行论坛上,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北京金融法院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