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炮的改变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步兵炮是一种可以跟随步兵前进提供火力支援的轻型火炮用来对付敌方机枪火力点或者掩体工事,早期步兵炮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精准射击时的射程不足,以一战时期法国M1916型37毫米步兵炮为例,该炮的精准射击距离不超过1500米而同时德国MG08重机枪的间接射击覆盖距离则达到2000米,如果超出精准射击距离则失去了迅速压制德军重机枪火力点的作用。
当法国拥有了跨时代的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后,这款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现代化液压复进结构的火炮,就成为那个时代火炮的技术标杆,尽管法国一开始还将它藏着掖着,不过法国内部也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打算继续拓展此类火炮的型号,Rimailho 1904TR型155毫米速射榴弹炮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之前介绍过火炮缓冲装置的时候提到早期前装填式火炮采用轮式刚性炮架,通常1门早期轮式火炮主要由炮身、炮架、炮轮、大架几个部分组成,早期火炮因为主要是以平射为主并且重量较轻加上当时火炮炮口调整角度没有现代火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所以单腿大架更有利于整个炮身的方向调整,再说也不影响垂直射界。
前面几期我们介绍了法国M1897型75毫米速射炮,该炮在当时被法国列为军事机密号称是1门可以终结其他火炮的火炮,但是一战从运动战专为堑壕战后弹道平直、炮弹威力太小的缺点开始出现,法国不得不启用被忽视的施耐德105毫米野战加农炮,我们来介绍关于它的故事。
英国QF 4.7英寸海军炮的反后坐装置 虽然是一门法国火炮,但M1897式野战炮的反后坐装置其实起源自德国:正在法国人想办法完善不成熟的反后坐装置时,一位德国工程师康拉德·豪塞尔开始推销自己的液压气动反后坐装置——但这套系统实际上是德国克虏伯淘汰的不成熟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惨烈的阵地战给当时交战国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可以顺利突破敌军防线就要求己方火炮打得更远、威力更大,在这个思想下各国都出现了许多大口径的重炮,与之相对机动性更好的中小口径火炮却很难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直到一战结束后各国师旅一级的火炮口径大多都是75毫米,美国也装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