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如山,仅仅只花了25个小时,红四团就完成了任务,可是当年参与“飞夺泸定桥”的22名战士,除了已经牺牲的4名战士,剩下的18名战士就像是被湮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就连他们的去向也成了谜题,那么他们最终在飞夺泸定桥后究竟去了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毛主席的这句诗更是让这一壮举名垂青史。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所知的更为复杂。飞夺泸定桥并非仅靠22名勇士徒手攀爬铁索,而是红2师和红1师协同作战的结果。
1935年,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征途。其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更是成为了长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这场战斗,却有着一个流传甚广的误传:红军完全依靠22名勇士徒手攀爬铁索夺桥。这真的准确吗?
5月28日傍晚6时左右,川军二十四军第四旅袁镛部三十八团团长李全山派三营一连连长饶杰率先头部队占领了泸定桥,川军先头部队到达泸定城并到达泸定桥后,立即扼守桥头并动手拆除桥板,但因天黑下雨人少且疲劳不堪,拆桥板的速度缓慢。
1935 年 5 月,中央主力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并于下旬进抵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认为 “大渡河天险,共军断难飞渡”,断定红军 “必步石达开的覆辙”,调兵遣将南攻北堵,企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