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社】(记者 林碧涓)近年来,人工智能可谓产业热门议题,大模型与终端硬件结合更是成为科技产业的宠儿。从运营商的AI手机,到vivo的“PhoneGPT”、OPPO的“AIOS”等创新产品,AI大模型与电子领域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持续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端侧轻量化模型创新,促进端侧模型与终端企业加强合作,搭建智能体平台,打造AI终端、AI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新终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6月20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提速,全球产业经济格局面临着刷新和重塑。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引擎作用,以“新”促新,以“智”提质。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推动端侧轻量化模型创新,促进端侧模型与终端企业加强合作,搭建智能体平台,打造AI终端、AI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新终端。
消费电子行业新气象:1智能纪元:大厂AI终端探索之路;万物互联:AI终端的功能与场景;硬件升级:计算、感知、连接、处理器全线升级;需求端:AI引领手机、电脑端等消费电子新浪潮,消费电子调整充分,业绩拐点显现。
据 QYR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 AI 终端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 344.11 亿元,而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 14,812.30 亿元,在 2024-2030 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7.33% 。
随处可闻的 AI 手机、AI PC、AI 电视、AI 眼镜等各种 AI 硬件产品,都可以被统称为「AI 终端」。但不管是芯片算力相对较强的 AI 手机、AI PC,还是 AI 眼镜或 AI 原生终端,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现实:AI 离不开云端大模型的调用。
本报记者 郭冀川近期,为促进消费市场的活力与升级,一系列针对性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利用人工智能(AI)等前沿新技术推动消费产品迭代升级和消费服务全面提升的政策举措,尤为引人瞩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据 IDC 预测,中国 AI 终端市场规模将2025 年突破 4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8%智能交互设备、自动驾驶终端、工业 AI 视觉等核心赛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AIoT设备渗透率已超 45%,比亚迪 DiPilot 系统装车量突破 50 万台,海康威视机器视觉业务毛利率达 58%。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落幕。在外界看来,今年是AI手机、AI PC元年,人们都期待着AI赋能端侧的“iPhone时刻”到来,大模型的出现会给这些终端设备带来哪些新的变革?大会期间,澎湃科技(www.thepaper.
近期在豆包亮眼表现的催化之下,市场对字节链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随着字节入局AI硬件,除云端外,字节端侧逻辑也得到强化,我们认为云厂商发力AI终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也为模型算力提供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