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一位奶奶,带着自家不到一岁的孙子走路。小孙子跌跌撞撞,倒也勉强能走上一段距离。奶奶逢人就夸,自家孩子真聪明,不到一岁,就已经能走路了,不像别的小朋友,一岁多都还走不了。看到奶奶这样自夸,别人也免不了附和两句。只是,孩子走路越早,就表示越聪明吗?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据统计,全球约有450万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生命杀手”,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我是“阿拉是糖糖”,一名沪漂宝妈,点击上方关注,分享育儿和生活感悟。带孩子去公园玩,有很多刚会走路的孩子在踉踉跄跄的学走路。有些父母生怕孩子会跌倒压根不敢放手,有些父母会在一旁看着孩子走,孩子跌倒了再过来抱起。公园里的宝妈凑在一起,聊得无非也是孩子的成长、发育的一些事。
公公婆婆就说我儿子是ruo zhi,后来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都是同一个班,我儿子从小班到初中都是前三名,侄子小学是中上水平,初中是倒数,初中毕业600分满分,我儿子考了529分进县一中读高中,侄子考了288分回家务农。
Jenni OG, Chaouch A, Caflisch J, Rousson V. Infant motor milestones: poor predictive value for outcome of healthy children. Acta Paediatr. 2013 Apr;
上次发表了一篇关于宝宝学步的文章,主要描述了宝宝走路过早的危害以及建议家长们在宝宝在学步前多让他们爬爬的好处。结果在下面看到很多家长给出了这样的回复:@星星:孩子自己要走路是你能拦得住的?@快乐妈妈:我家宝宝8个多月自己就要站起来挪步了,我能怎么办?
孩子不听指令、坐不住,会导致感统失调!剖腹产,会导致孩子感统失调!对小孩过度保护,会导致感统失调!父母没时间辅导孩子作业,会导致感统失调!家长过于严格对孩子吼多了,会导致感统失调!孩子爬少了,走路早了,也会感统失调!
流言:“小时候走路早,长大后容易感统失调”最近某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小时候一定要爬够时间,不然会感统失调,长大了晕车、晕船、晕飞机、平衡能力差、数学领域的空间想象力差……”。流言分析:并非如此。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拳王阿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用颤抖的手点燃了奥运圣火;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晚年因双手抖动握笔困难,不得不雇佣助手助他将灵感创作于画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晚年全身僵直手脚颤抖,甚至吞咽困难,靠在病床上凭借仅剩的清醒的头脑和生命的余力思考数学的问题....
前言:这是王荣辉老师分享的健康信号系列第7篇文章,前6篇中王荣辉老师分别分享了宝宝健康信号头型篇、囟门篇、臀纹篇、宝宝的屁篇、头发篇和眼睛篇,今天王荣辉老师在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宝宝腿的文章。1、O形腿:婴儿在子宫里蜷缩,因此,出生后都会有些O形腿,直到2岁腿才会变直。
O型腿,又称为“罗圈腿”,医学术语称之为“膝内翻”。它指的是在站立时,膝关节以下内翻畸形,表现为站立或下肢自然伸直时双足内踝相接触但两膝不能靠拢,形成英文字母“O”。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谭小波介绍,O型腿患者由于膝关节内外侧受力不均匀,容易导致膝关节损伤。
分析:其实“O型腿”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由于腿是占身材比例很大一部分的部位,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对腿型是十分看重的。许多“O型腿”的女生会因为腿型产生自卑感,抗拒短裤、短裙。一般宝宝在0~3岁的时候,都会呈现出“O型腿”。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由于子宫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受到挤压限制,下肢会呈现O型。所以判断孩子是否是“O型腿”,需要家长们根据3岁后的宝宝的腿型来判断:两只脚跟合并时,膝盖能否并拢。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两脚跟并拢,观察其膝盖能否并拢,如果能并拢则不是“O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