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记者走进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感受该村的无穷魅力。迤沙拉村位于四川省“南大门”,共有604户2225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96%,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聚居村,有“中国彝家第一村”之称。
来源:【天府融媒】春节活动精彩纷呈、姊妹节踏春而来、火把节活动欢腾热烈……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文旅系列活动接连不断,游客纷至沓来,热度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超过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2.9亿元。
【解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非遗小院内,一场由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迤啊·迤沙拉》正在上演。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史上,迤沙拉村是南方丝绸之路拉鲊古渡的一个驿站,多民族长期在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彝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谈经古乐。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1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获悉,2024年迤沙拉“姊妹节”系列活动,即将在“天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上演。届时,游客可现场体验《迤啊·迤沙拉》情景演出、“姊妹相邀 绽放共舞”花灯、俚颇长街宴等精彩活动。
12月16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2024年“时代光影百部川扬”媒体进基层、企业、高校宣传活动走进被称为“中国彝家第一村”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了解其乡村振兴情况。村口附近,一棵树龄超200岁的红椿树屹立于公路旁。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2月5日,四川攀枝花春节期间文旅数据出炉,该市2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1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7%,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其中,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俚颇彝族打跳舞蹈尽显民俗魅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11月2日,以“与金沙秘境对话,同历史‘竹’迹前行”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四川攀枝花仁和区迤沙拉村举行。此次主题研学活动,共计有1300余名学生参加。11月2日,攀枝花第九中学学生走进迤沙拉村开展研学。
【来源:川观新闻】攀枝花观察 韩嘉伟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夜幕降临,星光璀璨。12月14日,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的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开启一场追“星”之旅。追“星”之旅。
来源:【四川新闻网】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 仁和融媒供图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任俊豪 摄影报道12月14日,随着一场双子座流星雨的浪漫降临,中国西南地区最佳观星地之一的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一帧中国2024·万千气象今天的《一帧中国》,川观新闻带你来到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来一场独特的追“星”之旅。日前,位于迤沙拉村的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正式投入运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 雯 谢 盼 文 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7日 第 12 版)迤沙拉村村民身着特色服饰进行民俗表演。资料图片青山巍峨,大江奔腾,站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远眺,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天府融媒】看红墙青瓦,品非遗表演,享特色美食……随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优质文旅资源的开发,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迤沙拉”这个IP越发得到游客们的青睐,旅游业,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中新网成都6月29日电(单鹏) 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的原点广场,是这座城市的地理坐标和历史记号。60多年前,这里曾是“七户人家一棵树”的小村庄,也正是在这里,地质学家通过两块铁矿石,从而发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共育红色“石榴籽”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本次大会上全国4个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党委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区级党委。
县域新气象11月1日7时,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村民张友凤细心打扫小院后,特别叮嘱自家小狗安静迎客。当天,张友凤家迎来特别客人——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的少年们。近日,“与金沙秘境对话,同历史‘竹’迹前行”研学活动拉开帷幕,1300余名孩子分批前往迤沙拉村参加研学。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学生们在迤沙拉村参观古村风貌。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攀枝花市仁和区融媒体中心 诸彦佟 文/图11月1日7点,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的村民张友凤,刚起床便开始认真打扫。看着干干净净的小院,张友凤总觉得还漏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