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方剂术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来源:【中国医药报】□ 韩德承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学术语,是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君药亦称主药,是针对病机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一首方剂应有一味或两味以上的主药。随着病情的变化和病机重点的转移,主药也可随之变更。
谈到方剂,已经包含了“方”与“剂”两个部分。“方”有规定与规矩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中医用药的配伍原则。而“剂”是在上述处方的基础上,按照临床用药的需求,加工成为一定的制剂形态,如汤剂、丸、散、膏、丹,以及中药现代剂型。
方剂的组成演变之剂型变化。方剂的剂型各有特点,同一方剂,若剂型不同,其作用有大小缓峻之别,在主治病情上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及用量完全相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用于中焦虚寒之轻证,作用较缓和;后者治疗中上二焦之虚寒较重者,取汤剂以速治。
何为中医的君臣佐使?“君臣佐使”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其实它就是描述中药方剂中每种药物在方子里扮演的不同角色。它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是中医药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君”是主药,是方剂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药物,主要治疗病症的主干。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通过配伍,增强或改变其自身功用,调其偏胜,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发挥药物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发挥更好的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作用。
小序中药方剂学里对中药的使用和配伍有着君臣佐使的规定,君药是方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直指目标的主药,臣药是辅佐君药以达到目标,佐药一般是用来消除方剂中臣药的毒性或者是起到治疗次要目标的作用,使药毋容置疑是起到往来穿梭,引导经络使方剂更好的达到目的。小金论药将用四期聊聊君臣佐使的故事。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降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所谓“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