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汉,无汤不成席,逢年过节、宴请宾客必有汤。而最典型的就是排骨藕汤。一碗汤,一座城。日前,2022年武汉市“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在排骨藕汤的香味中启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汉煨汤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喻少林表示,过去是用煤炉子煨汤,现在是用煤气炉子。
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日前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吸引了27万“好吃佬”前来赶集。“进场排队停车就等了半小时,除了专业观众,还有不少市民闻香而来,预制菜这几年在零售端增长迅猛。”一名参展商说。
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通讯员 周王 马学东11月13日,武汉“十大名菜”餐厅争霸赛在汉口开赛。首场餐厅争霸赛中,来自武汉100家知名餐厅的大厨同台比拼煨汤技艺,100个煤炉、100个砂铫一字排开,场面颇为壮观。武汉第三届煨汤滋补美食节也同步启动。
中新网武汉11月13日电 (周王 马学东)100位知名餐厅大厨13日下午在武汉杂技厅上演百人百炉百厨同煨排骨藕汤的竞赛。当日,武汉“十大名菜”餐厅争霸赛正式拉开序幕。在武汉“无汤不成席”,进入冬季,烧起煤炉,架起砂铫,煨一罐鲜香浓郁的排骨藕汤成了每个武汉人的心头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4日讯(记者孙珺 见习记者李伊珏)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日前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吸引了27万“好吃佬”前来赶集。“进场排队停车就等了半小时,除了专业观众,还有不少市民闻香而来,预制菜这几年在零售端增长迅猛。”一名参展商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6日讯(记者徐丹 通讯员祁洁)1月26日是春运第一天,13时40分,从武汉开往北京西的G70次列车刚刚启动,旅客王先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扫描座位扶手上的二维码点了一份“沔阳粉蒸肉”套餐和一份莲藕排骨汤。
新春走基层丨几节九孔藕 一铫排骨汤,喷香藕汤弥漫年的味道_大武汉武汉人的年饭餐桌上,最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排骨藕汤。距离农历蛇年春节不足一周,1月22日晚6时天色渐暗,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蔡甸城关的蔡甸宴餐厅,十多个包厢已座无虚席,排骨藕汤更是每张餐桌上必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每到过年过节,厨房里或家门口的楼道上,总有一个不熄火的蜂窝煤炉,老铫子里煨着粉藕排骨汤,香味扑鼻。在湖北人心中,藕汤代表着分享与团圆。”1月24日,大年初三中午,汉煨白沙天街店,武汉市民谢阳和家人共品香浓藕汤。店内,大部分顾客桌上都有这碗热汤。
今年,武汉市邀请广大市民、游客为最心仪的武汉伴手礼进行了投票。在综合了大众认可、专家评分、销售业绩等大数据后,遴选出“武汉十大伴手礼”。今天隆重推荐的武汉十大伴手礼,和味道相关,连接着武汉人的“记忆”和“当下”。排骨藕汤的江湖地位排骨藕汤,在武汉人的餐桌上是有着江湖地位的。
12月7日,进入大雪节气;12月15日,武汉就下雪了。此时,武汉人餐桌上有一样独有美食——铫子藕汤。“蹲坐”在蜂窝煤炉上的老砂铫煨藕汤,伴随着排骨肉香味,出锅后再放一把胡椒,酝酿出令人上头的温暖。其实,武汉一年四季都有藕汤喝,可只有入冬才显得格外应景。
快到年关了,对于在外漂泊的武汉人而言,一碗莲藕排骨汤总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悠久饮食习俗的沿袭与传承,使得煨汤成为武汉人饮食的一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喝汤”就是“请客吃饭”的代名词,如果大年三十没有喝上一碗莲藕排骨汤,用武汉人“无汤不成席”的话来说,“冇得意思”,仿佛不喝汤就不叫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