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自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战败,被迫退回中原以南地区,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国君新丧,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伊茂林一鸣惊人(AI生图)时光回转到2300多年前的齐国宫廷。有一天,有位叫淳于髡的先生不慌不忙走到国君面前,有点好奇地问:“大王,有只大鸟停在宫中足足三年了,它能吃能喝,就是没见它飞过也没见它叫过,您知道这是只啥鸟吗?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此时的熊旅尚不足二十岁,而且楚国内外也存在颇多困境,在外,楚国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国内公子燮与斗克又谋反,并且挟持楚庄王从郢都外逃,另立政府。
问:每年高考季,总有一些默默无闻、平平无奇的同学考出了很好的成绩,堪称“一鸣惊人”。《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继承王位后,大夫伍参见他不理朝政,沉溺于声色犬马,于是冒死进谏,说:“楚国一座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大家都知道,谚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与一个典故有关,出自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一则故事。司马迁《史记》中《楚世家》记载,楚庄王继位三年,每天只顾寻欢作乐,从未发布过任何注册法令,楚国的大臣三番五次的觐见劝导楚庄王,最后终于把楚庄王惹怒了,就颁布了一道命令威胁大家:“有敢进谏的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