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应该指出的是,人是一个整体,人的素质不是几个方面的简单相加。人的素质还要进一步转化为人的活动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与效益。
批判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件文|翟晋玉(中国教师报新闻部主任,《幼儿教育周刊》主编)批判性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批判性思维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种以诘问式对话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性质疑。现代的批判性思维在继承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正式提出应该是1993年2月13日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写到“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