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朋友尤其是老年人去看病经常被中医辨证为气血虚,那么气到底是啥?因为脾是一个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经常生气的话,生气之源都会在脾,长时间生气的话,可能会导致气虚,对身体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
气血从哪里来?气血从何能得?气血从何而生?气血生化的源头仅是脾胃吗?中医认为气血从先天的精气和后天的营养供养而来,由先后天的精华物基础、精气神而得。除主体的精气和后天的营养外,从某些意义上气血可由精、气、神阴阳而得。
我有一个患者,常年面色萎黄,月经量少,偶尔还会头晕目眩,嘴唇泛白,说话有气无力的这期间他吃了不少滋补品用来补气血,什么阿胶红枣、乌骨鸡等,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反而因为经常吃这些滋补油腻的,导致人总是胃胀、便秘、食欲不振。
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法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 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脾胃,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总是“脾胃”连用,因为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以及营养代谢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中轴,而其他四脏则如轮,轴运则轮转,以此带动全身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