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通拉嘎蒙古科尔沁部是以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为领主的部落集团。科尔沁部始祖哈撒尔为也速该次子,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弟,生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他从少年时代起辅佐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大蒙古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提到科左后旗,你会想到什么?是辽阔的草原,还是豪迈的蒙古族风情?今天,我们要带你揭开科左后旗的“神秘面纱”,看看这里究竟藏着多少让人惊叹的“秘密”!秘密一:草原深处的“天空之镜”你知道吗?在科左后旗的草原深处,竟然藏着一片“天空之镜”!
一、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通辽地图像一面旗帜,扎鲁特旗位于旗杆部分,这里是蒙古高原向西辽河平原递降的过渡地带,县城鲁北镇海拔约260米,周边平坦开阔。开鲁县北接扎鲁特旗,也是市区科尔沁区的西邻,几乎全线都在西辽河-新开河的河网中,为海拔230米左右的平原。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古族人口占当地户籍人口75%,是科尔沁蒙古族人聚集度较高的地方,也是享誉国内外的科尔沁肥牛出产之地,其地处内蒙古、辽宁省、吉林省三省区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出行四通八达,有三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省道贯穿全境,距离沈阳250公里,距
8月19日晚,通辽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接到科左后旗文物保护中心报告,村民在抗洪抢险取土时发现1处疑似古墓葬。8月20日,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通辽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科左后旗文物保护中心共同对该古墓葬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工作。
西辽河文明承载五千年岁月,科尔沁文化记录多民族融合。吐尔基山辽墓、双合尔山白塔、布日敦鲜卑窑址,近千处不可移动文物、万余件可移动文物……博物馆里的风从远古吹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摸得着文化脉搏。
“康平是三王旗地”,或说是“三王牧地”这是康平地方群众有口皆碑的资料,亦有文物与史实依据。清光绪六年置康平县前,康平地方属蒙古科尔沁部领地。所传“三王”是达尔罕巴图鲁亲王、多罗宾图郡王、博多罗噶台亲王。这“三王”在康平地方的活动,波及明清两朝,构成康平史的组成部分。
在科左后旗,祭灶是一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与美好祈愿的传统习俗。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当地居民便会怀着敬畏之心,开启祭灶仪式,送“灶王爷”上天述职,祈求新的一年家宅平安、五谷丰登。科左后旗的祭灶习俗历史悠久,它融合了蒙古族与汉族的文化元素。
通辽历史上著名人物曾格林沁,是合萨尔的第 26 世孙,他是晚清驻时配享太庙、在大沽口抗英有功的将领,和曾国藩合称为 “南曾北僧”,其名字来源于藏语,“林庆” 意为珍宝,“森格” 意为雄狮,就如同印度的 “辛格”,称他 “狮子王” 也不为过。
孙树恒:孙树恒:清朝与万里茶道一样,放垦对蒙地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作者/孙树恒一关注大盛魁已经很久了,爱屋及乌,对大盛魁的所有事都记挂心上。在细读著名文史专家代林老师和马静主编的《大盛魁闻见录》里,有一则、大盛魁参与反"放垦" 。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通辽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完成对一座辽代墓葬的抢救性发掘。2024年8月,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吉如海嘎查在防汛作业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墓葬未被盗掘,但墓室顶部被局部破坏。
神秘的吐尔基山啊 !你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从西侧眺望,险要美丽的吐尔基山!虎豹猛兽,适宜栖息的吐尔基山!从东侧眺望。神奇美丽的吐尔基山!百花异草争艳怒放的吐尔基山!…在科尔沁草原,有一首年代久远、名气很大、流传甚广的科尔沁民歌《吐尔基山》,对于吐尔基山,人们一直给予深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