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历程,有助于分析非遗的基本内涵,以及与保护传承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论述非物质文化的本质特点,指出传承人问题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问题,保护非遗事象的基质本真性是非遗生命延续的真髓和灵魂。
主讲人:刘魁立主讲人简介: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研究。
刘魁立老师,民间文学、民俗学专家,民间文艺理论家、中国非遗保护的扛鼎者。2019年4月初,牡丹江刚刚开始呈现北国的春天景象,刘魁立带领田野考察组的同事驱车前往一个名叫柳树屯的村落,85岁高龄的刘魁立已经多次来到这里,为的是对这个村进行样本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版)书封 高教出版社供图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我国首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新修订第四版日前由高教出版社推出。
中国网 7月23日讯 2024年7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在江苏宜兴市窑湖小镇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非遗领域人才精英,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之道,探索非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使命、新趋势与新传播方式。
光明网讯(记者 靳铃涵 岳沛)7月21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主论坛在江苏省宜兴市顺利举办,论坛以“新时代非遗新使命”为主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使命、新趋势及新传播方式。
国家图书馆即日起开启第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以六场主题讲座和展示活动的形式传播和传承非遗。非遗讲座月自2013年推出至今,已成为每年6月都会与读者相见的品牌活动。截至2022年,已推出非遗主题活动81讲,现场听讲者累计突破2万人次。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站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力量的高度,紧紧围绕非遗的社会功能、规律特点、工作实际,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体系建设、传承水平、传播普及”三个核心层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广东醒狮、中敖火龙、十番锣鼓、锡剧、水袖舞……炎炎夏日,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窑湖小镇热闹非凡,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的非遗项目。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以下简称“非遗年会”)近日在此举办,非遗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中新网宜兴7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新时代下的非遗有着怎样的新使命?非遗存续的究竟是什么?非遗如何走进民众日常生活?以“新时代非遗新使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7月21日至22日在江苏无锡宜兴的窑湖小镇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