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居民营养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持续缓解,但超重肥胖等问题值得关注。根据中国人的BMI指数标准显示,一个人的BMI指数大于24时,称之为超重,也就是大多数人口头上所表述的肥胖。
人们常说“一胖毁所有”,肥胖带来的危害的确很大,不仅仅是外观形象问题,更是健康问题。肥胖是由于人体摄入过量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质,脂质在体内蓄意堆积的结果,也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可能会影响到预期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肥胖,早已不是简单的“身材走样”问题,而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对全身各个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堪称健康的“隐形sha手”。体重指数: BMI = 体重/ 身高²。BMI ≥ 24 为超重,BMI ≥ 28 为肥胖。
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肥胖症发病率逐渐上升。专家表示,肥胖不仅会诱发多种疾病,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会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科学认识肥胖,为健康减负势在必行。“过劳肥”是如何导致的?喝无糖饮料真的不会胖吗?想减肥的人应该怎么吃?减肥应如何“迈开腿”?一起来听听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洪晶安的解答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日,“健康城市 健康体重”肥胖防控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在启动会上表示,肥胖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尽管人们对肥胖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肥胖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肥胖的确与许多癌症相关,而且也与患癌后的低生存率相关。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年轻时候肥胖,会在中老年时增加多种癌种的风险,并且越胖患癌后的死亡率越高。
肥胖症是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损害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人群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疾病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其危害可累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并与增加死亡风险密切相关。重度肥胖症患者的相关合并症风险、以及致残和致死风险更将呈数倍至数十倍增加。
伴随着炎炎夏日的来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自己身材的外形美。但是,体重超标不仅仅是影响外貌的问题,更是一个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导致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增长。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肥胖的健康危害,以及健康体重的维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