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备受关注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正式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出“首方”,首批6名在华山医院确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将接受周期为18个月的治疗,每个月输注两次仑卡奈单抗。
中新网上海2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多样且呈渐进性。早期,患者情绪细微变化,如易怒、多疑、焦虑,易被忽视。但伴随病情发展,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等严重问题相继出现,不仅威胁患者健康,更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
上个月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仑卡奈单抗”率先在上海投入临床使用,在三甲医院落地的同时,这款新药更是第一时间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得以应用,更加贴近药品的使用人群——阿尔茨海默症早期患者。那么,一周过去了,这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配到的新药反响如何呢?
·章一新医生不希望夸大这个手术的疗效,他说,这个手术并不能让患者的认知水平回归正常,并且手术的长期效果仍然有待观察,“现在随访时间最长的只有七八个月,需要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证据,和更大的样本量,以确认它的疗效。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被称为“困在时间里的人”。起初,他们只是经常忘记出门带钥匙。后来便开始慢慢忘记前一秒刚说过的话,忘记回家的路,甚至忘记身边的人,忘记他自己……他们就像被困在时间的长河里,记忆一点点被抹去,家属则煎熬着承受这场漫长的告别。
我国是全球AD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22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有3877万,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达1300万,AD痴呆患者达983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症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该疾病的药物,但及早诊断和提前干预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而认知训练已被证实是缓解病程进展的有效手段。
“昨晚(6月26日),我们接到医生电话,这款最新的阿尔茨海默病(AD)创新药到货了,今天一大早,我就陪妈妈赶来上海治疗了。”6月27日下午3点,在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楼,75岁患者张阿姨躺在病床上,接受了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新药治疗。
26日,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正式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落地首次开方。首批6名在华山医院确诊AD早期的患者将接受周期为18个月的治疗,每个月输注两次仑卡奈单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6月26日,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正式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落地首次开方。首批6名在华山医院确诊AD早期的患者将接受周期为18个月的治疗,每个月输注两次仑卡奈单抗。
7月10日,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乐意保(仑卡奈单抗)首次在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AD精准诊疗中心的日间病房进行输注治疗。中午时分,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日间病房内,查先生正在女儿的陪伴下进行仑卡奈单抗输注。
日前,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出首方。首批6名在华山医院确诊AD早期的患者将接受周期为18个月的治疗,每个月输注两次仑卡奈单抗。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AD精准治疗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是全球AD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22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有3877万,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达1300万,AD痴呆患者达983万。
北京青年报记者6月25日了解到,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将于下周开出首张处方。目前,该药物尚未进入医保,患者自费一年的治疗费用约18万元人民币。在该药能应用于临床的背后是克服了阿尔茨海默病因成因不明,成为研发“黑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