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它的设立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重要性的认识并促使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国际性活动。今年,我们迎来第十个世界土壤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片珍贵的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那就是黑土地。
10月4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谢新民在中国青年报“十一”特别系列直播节目《江河奔腾看中国》上,介绍了东北平原黑土地。他讲到,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目前,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其中之一就有我国的东北平原。
进入7月份,东北平原上告别了半年的干旱,迎来了雨季,位于黑土地核心区域的吉林梨树县,一块试验田中,玉米穗冒出细嫩玉米须,贴着地面,一簇簇粗壮的气生根,紧紧抓着地面。1年前,2022年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
整个地球其实只有三块黑土区,分布在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和我国的东北平原。在东北千百万年形成的原始森林中,落叶因为冬天的严寒无法完全分解,年复一年,在土壤中堆积,产生了大量养分,形成了难以置信的肥沃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