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绥靖政策是指二战前及战争初期,英法等国为避免战争、维护自身利益,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德国在一战后违反《凡尔赛和约》进行重整军备,英法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德国公开扩军、建立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等,英法只是口头抗议。
今天是3月18日,1869年3月18日,英国二战前最知名的首相张伯伦出生,很多人在谈及二战历史的时候,都赞美英国的时任首相丘吉尔,而张伯伦恰恰是丘吉尔的前任,是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使得丘吉尔的坚毅更为我们所赞美。
1939年8月23日,一份令人震惊的条约出炉了,这份条约叫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文名称叫做Molotov–Ribbentrop Pact,也可以叫做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之所以很少使用后一个名字是因为里宾特洛甫声名狼藉,“苏德”这个叫法看起来更加温和,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认识到其中的“德”代表的是纳粹德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欧尔班的和平使命是绥靖使命;匈牙利媒体444.hu、《乌克兰真理报》7月18日报道,冯德莱恩对着台下的700多名欧洲议员说:“俄罗斯继续在乌克兰推进,押注于一场消耗战和西方拒绝与克里姆林宫对抗。
这纯属典型的以结果论英雄,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根本就没有看到本质,但真相却是,张伯伦只不过是个背锅侠,所谓绥靖政策的本质其实是日不落帝国百年以来对外政策——大陆均势政策的plus版,张伯伦绝对是一个精明能干且熟悉现实主义外交的政治家,
记者 曲鹏 济南报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酝酿,而英国站在了这场风暴的中心。英国作家蒂姆·布弗里在新书《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参考消息网2月17日报道法新社2月15日发表题为《被“慕尼黑精神”困扰的欧洲人》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欧洲人想要消除1938年那次灾难性会议的阴影,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他们似乎对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在没有欧洲人参与的情况下开始谈判感到震惊。
2024年6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口袋中的世界史》新书发布会暨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术工作坊”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与会者合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英国史家A.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