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在长白山地区生活着很多传奇人物,其中有一位名叫赵炳林。说起赵炳林,他可算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采参人,因为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传承人。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2021年,彼时已经69岁年纪的崔长安受邀请来到了《中国地名大会》的现场,这次他带上了2020年经过人们评选出来的野生“参王”。
长白山老山参,因其药效卓著而号称“神草”。因为是神草,便稀珍罕见。越是罕见,便越是随着人参的面世而伴随着许多诡异现象发生。比如“灵蛇护参(shen)”。即人参大货(六品叶)周围,总有巨蛇或者毒蛇守护。采参人很难靠近它。
“再早以前,人们挖出的人参得拿到1000多公里以外的‘天津卫’去卖,那时候,长途跋涉很不容易。现在可好了,家门口咱自管自销了,这两年随着林下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价格不断提高,老百姓别提多高兴了!”抚松县70多岁的“参把头”公方兴很是感慨。
在“中国野山参之乡”辉南县,一提起野山参专家曹发,可以说是声名显赫。37年来,他钻深山、进密林、勤钻研,探寻人参林下栽植的“奥秘”,取得了令专家学者称赞的科研成果。2023年,他被省人参协会评为“传承人老把头”。“保护人参种源,确保产业永续发展。”这是曹发不懈追求的理想。
延边地处长白山腹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州宜参地面积占吉林全省资源面积的70%,具有种植人参特别是林下参的天然优势。夏日里,走进延边的深山林地,在绿意葱茏中“邂逅”火红的人参花果已不再是“老把头”的专属。
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脚下,抚松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成为了全国人参产业的重要高地。近年来,抚松县持续主动融入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战略,助力全省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先行区为目标,持续加快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通化是我国优势人参核心产区,人参文化底蕴深厚。人参“老把头”文化广为流传;“人参炮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清河野山参节”享誉全国;“人参之路”魅力独特;“人参宴”引人垂涎……11月25日,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通化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