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裁判文书网发现,近日其披露的两则裁判文书里、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法院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的借贷及保费追偿纠纷判决里,均按年化利率24%计算利息与罚息,没有遵循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新规。
11月12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该院二审判决认为,一审判决将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里约定的利息、复利和逾期利息,参照新发布的司法解释的规定,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进行调整,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前几个月最高法把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做了一个调整,以往上限大概是24%到36%,而最高法这次的调整是调整为4倍LPR。按照现行利率,这个数字是15.4%,也就是说今后民间的借贷行为如果约定利率超过年化15.4%,超过部分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8月20日,最高法正式宣布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个政策一出,在行业内翻起了一阵旋风,意味着高利贷真的完了!新《规定》已经实施了,在朋友圈抱怨也无济于事,民间借贷在面对新《规定》时如何能够立足?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抹去了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新利率红线被设定为4倍LPR,按照最新1年期LPR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借贷利率最高应该是多少?11月12日,温州法院对平安银行温州分行的二审改判,认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等金融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业内将其解读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15.4%,即4倍1年期LPR利率)不适用于贷款。
追本溯源,中新网《各种APP都告诉我:你没钱,你得借钱,跟我借!》《当心!借贷APP,正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等系列报道获得网友热烈反馈,中新网将继续保持对“APP放贷乱象”的关注和报道。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0日电 题:借贷APP的“低利率”,是用数学在玩你。
近期,备受业内关注的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的靴子终于落地,“红线”确定为1年期LPR的4倍。虽然新规在限定民间借贷利率,不适用于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但行业内普遍对借款人的日后投诉和可能引发的“逃废债”问题表示担忧。借款人跃跃欲试。“隔壁几个起诉的准备撤诉,按照最新的重新起诉了”,一位借款人在微信群中庆幸道,幸好某个网贷平台这个月没有协商还款,还能再等等。
“借钱就找省呗,低息信用借贷合规平台。”这是萨摩耶云旗下借款平台省呗在App宣传页的介绍。标注最高可借20万元,年化利率5%起,坚持以“不做高利贷”为产品底线,专为年轻人提供优质、低息的账单分期服务。但近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在省呗借款“不省心”。
过去十年,公众一直期待着黄光裕能够重出江湖,这个三度问鼎胡润百富榜的汕头男人,留下了太多传奇故事。直到2020年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报请,依法裁定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