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流淌着血液,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一般健康人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时就会危及生命,因为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遍及全身,它保持着整个身体与外界环境间的联系,也维持着各管器组织间的相互联系。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荆门市连续3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我们的城市已经苏醒,正常医疗秩序也逐渐恢复,临床用血需求在不断攀升,血液库存已经拉响了红色警报,临床血液供应面临着严峻考验,孕产妇、血液病患者、恶性肿瘤、意外受伤者等等急需用血的病人,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这两天,山东献血公众号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可以查询自己捐献的血的去向。重申一下我的主张:做一个健康的陌生人而献血,不为特定的人献血。我不需要知道我献的血用到了哪个病人身上,献血和用血应该是双盲的,除非是救助那些如济南7岁儿童、大出血产妇等用血大户时,才可能猜到血液是用给了他们。
话说上周一(6.14)是世界献血日,献过血的朋友举个手看看?()也就是上周小编闺蜜的母上大人单位组织献血,献一次200cc入账200大元,还说能带家属参加那种。闺蜜冲着的份上踊跃报名了!结果回来了却说那是妥妥的社死现场!
防疫措施优化以来,有一个消息是不少人此前不曾想到的——近日,全国多地传出血库告急的消息,这将会影响孕产妇、危重症患者抢救。我国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当前,杭州全市血液库存是否也告急了?目前的储血量能否保障临床正常用血需求?一问:临床用血够用吗?
“27号床病人,抽血。”老杨躺在病床上,看见护士端着盘子走进来,盘子里是好几个空管。三下五除二,护士利索地抽完几管血后离开,留下老杨的手牢牢按着针眼。仔细看老杨的肘窝和手背,上面早已布满芝麻点大小的针眼,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
以往例假都挺规律,一般5 - 6天血量减少,就该完事了。本该在例假快结束的时候,量少我就用换大一点的护垫了,结果就在第6天的下午我午觉刚起,突然就感觉下身一股热流涌出,去厕所一看,血量竟然增多了,而且还有大块大块的血块,我赶紧收拾好,换回420长度的大卫生巾。
每年的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那为什么是4月20日呢?这是因为血尿酸水平的正常上限是420μmol/L,当高于420μmol/L时被称为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的“元凶”。目前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这些人体血液的有效成分,被装在不尽相同的特殊透明袋子中,存放在医院的血库里。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不同,保存方法也不同,保存期也不同,今天,笔者带大家走近空军总医院血库输血科,共同解读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