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史前文明从初级向高级迈进的实证——宣化郑家沟红山文化积石冢发现的启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张家口红山文化的发现充分表明,张家口不仅是史前多种文化往来交汇的‘三岔口’,也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重要的地区之一。
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五帝本纪》里,开宗明义记载了黄帝与炎帝、蚩尤大战于涿鹿的历史。从此,人们追寻中国史前文明的目光就一直关注着涿鹿。而涿鹿的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桥山这些与黄帝有关的地名,也让人萌发出无限的遐想。
据介绍,这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期两天的首届考古科学大会在阳原县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全国7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就推动中国考古学发展和阳原县泥河湾考古发掘提出新的构想、达成新的共识。
泥河湾,是完整连续记录人类演化进程的区域,是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和生存适应的关键地区。其中,姜家梁遗址的发现,成为桑干河流域存在史前文明有力的历史证据。这里共清理出房址9座、墓葬117座,这也是河北省首次发现并发掘的大型新石器时代墓地。
崇礼邓槽沟梁遗址见证张家口地区史前时期文化交流传播崇礼,一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北京冬奥会的举办闻名于世。作为中华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代表地区,崇礼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发生着文明的碰撞。位于崇礼区大水沟村的邓槽沟梁遗址,首次发现河北龙山时期夯土台基及城址。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3”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五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多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但考古人员积极复工,创造工作机会,全年的考古工作仍然亮点频出。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特别邀请9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