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2日讯 一把小锤,在匠人的手里,变成了“魔法棒”,轻轻挥动,就把破碎的瓷器,重新变成精美的艺术,这是久久流传的传统技艺——锔。在临沂老城区的一处僻静小院里,房海英身居陋室却每天用一把锤子,轻敲出了锔艺的传承。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的人勤俭持家,瓷器打碎了请锔匠修复一下也能继续用。锔瓷、包口、镶嵌……61岁的王培波小时候跟着姥爷和舅舅修补锅碗瓢盆,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锔瓷技艺。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叮,叮,叮——”敲着铜锣,担着一副挑子走街串巷,一双巧手修补各家心爱之物,这就是锔瓷手艺。现在使用瓷器的人家少了,王培波已经不用再像前人一样,挑着担子走在街上。他把工作室设立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的一间活动室中,室内展架上摆满了他修好的各种瓷器。
中新网临沂7月25日电 题:山东锔瓷人:匠心锔补赋予残缺瓷器“新生命”作者 王采怡 刘艳 徐俐莉折边、塑形、錾刻……7月25日,走进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锔心庐工作室,只见“庐主”谷海龙正在精心打磨壶承,一步步锔补残缺的瓷器。
找碴、清理、制钉、打孔、补漏……在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的吉呈轩锔工坊,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件破损的清代瓷盘在耿海胜手中“破镜重圆”。工作室里,山东省非遗传统锔艺项目传承人耿海胜正在修补瓷器。(威海市委宣传部张军 摄)锔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艺。
锔补是我国独有的传承了上千年的民间手艺。传统锔补修复技艺最主要特征是锔匠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破损瓷器的修复,而且修复后的瓷器滴水不漏可以继续长期使用。锔补是我国独有的修复瓷器的技艺,在历史上一直被外国人叹为观止。
近期,系列微电影《非遗里的清廉》上线发布,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锔艺”就富含哲思。锔艺就是以“认识、查漏,修补、破茧”的方法对每一件器皿的小漏洞精心修复,经过一系列工序的处理,让一些略微残破的物品恢复完美如初的状态。
找碴、清理、捧瓷、制钉、打孔、补漏……在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的吉呈轩锔工坊,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件破损的清代豆青瓷盘在耿海胜手中“破镜重圆”。在对称的金黄色锔钉映衬下,平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直播日照3月18日讯 民间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锔瓷手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破碎的瓷器修补还原,延续着一件器物的生命气息。在莒县阎庄街道杜家当门村有一位锔瓷艺人叫杜凤博,破碎的瓷器总能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