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即每年夏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都是过新年的范围。”追溯历史,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虞不腊矣。’
传说在这古时候,有这么一种叫做年的怪兽,这个怪兽啊,头上长着尖角,那是凶猛异常啊,说这年兽呢,它长年深居海底,一到除夕的时候,他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啊,因此说,一到除夕的时候,这老百姓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呢,就害怕这年说,又到了这年地除夕啊,这老百姓们又像往年一样啊,收拾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为热闹也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十分悠久。从《尔雅·释天第八》所记“载,岁也。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开始,迄今为止春节的有史记载已逾2000年。从史书记载来看,春节实际上指的是一系列的年庆活动,从腊八到正月十五,都是“过年”。
新春佳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相信绝大数人,都有回家过年的愿望,如果迫于无奈,在外过年,心情也一定会打个折扣。在宋代,新年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而诗人们,会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不一样的新年感受,宋代的那些大词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遭遇,必然有着不一样的年滋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民众常喜欢把春节直接称为“过年”,那到底什么是“年”呢?“年”字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是“人负禾”;金文和小篆则为“千禾”——这里的“千”就是“迁移”的“迁”的本字,字形意为“转运丰收后的禾”。两种字形其本质都是在传达“谷物成熟”“农业丰收”这样的概念。
年字,在甲骨文里写作上图,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那沉甸甸的一捆禾苗长势旺盛,成熟的谷粒已经压弯了枝条,而下面背着粮食的那个“人”,看上去也好像有点弯腰的样子,估计是被身上的重量压得有点直不起身子。
来源:央视财经今天是公历2021年2月12日,农历“辛丑牛年” 大年正月初一,人们见面互祝“新年好”“牛年大吉”等新年问候。那么,这个农历年为何被称为“辛丑牛年”呢?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