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兆小时候,每年“芒种”前后,老家的村庄里常常能听到杜鹃鸟叫的声音,清脆悠长,飞扬在良田肥沃的沿淮平原,萦绕在淮河岸边麦浪翻滚的大河湾。站在淮河堤坝举目眺望,天高野旷,不远处的小山岗上,草木青葱、白云出岫。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无垠。
又是一年麦收季!在布谷鸟的催促中,陇中大地,麦子把青衣染得金黄,它浓缩了一年的精华,承载着农家的希望!高低起伏的梯田,层层叠叠,金黄色的麦浪,如海天云蒸,有风吹来,荡漾出成熟的欢畅,一波追赶一波,此起彼伏,仿若磅礴而温柔的舞者。
实际上,在不知延续了多少岁月的麦收中,它给庄稼人的记忆一直是刻骨铭心的苦涩,因为,在所有的庄稼活里,麦收是最艰苦的:体力的严重透支,睡眠的严重不足,饭菜的粗劣及食无定时,加上日晒风吹,让每个经过麦收的人,都要掉下几斤肉来,皮肤也被烈日暴晒得更加黝黑,黑而且瘦的种田人,千人一面,是那个年代里麦收时节的普遍特征····。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作品获奖。
抢麦时节,家里顾不上像从前那样吃饭时饭是饭,菜是菜,粥是粥,头一天摊好煎饼或者烙好大饼,第二天天不明就起早,母亲在饭棚里用八印大锅烧上一大锅开水,瓷盆里抓上一把茉莉花茶,舀满开水,端在靠近窗户下的磨台上;
大河网讯 小满去,芒种来。长垣境内,黄河滩区,沃野良田。河是浊黄,地是土黄,麦是金黄。浊黄的水滋养土黄的田,土黄的田收割金黄的麦。麦收的“镰刀”已飞越黄河,在豫北进入收尾阶段。麦收与夏播,几乎同步进行,河南“三夏”的节奏,在杜鹃鸟一声声的“不如归去”中正有序开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