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线绣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苗族刺绣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这种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智慧,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刺绣的历史悠久,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苗族先民服饰的记载,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在辞旧迎新、婚嫁寿庆、孩提满月满周年、谷物尝新及庙会迎神等民间吉庆中,畲族人民往往使用刺绣来美化环境,装饰生活,体现人寿年丰、喜庆吉祥的欢乐氛围。畲族刺绣作品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大都反映畲族劳动人民朴实的民族感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人们的情怀,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十分浓厚。
刺绣作品《采蜜》。双面刺绣作品《花开富贵》。刺绣作品《仙鹤》。 刺绣作品《百鸟朝凤》。 刺绣作品《马到成功》。提起手工刺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其实,彝、布依、瑶、苗、土家、蒙古、藏等民族,也都有本民族的刺绣。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世上唯一的金属绣!感受苗族锡绣背后的时尚密码苗族锡绣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绣,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巧。2006年,苗族锡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走进贵州,去看看苗族锡绣的独特艺术魅力。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项目名称侗族刺绣项目级别 国家级所在地贵州黔东南在侗族的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盘轴滚边绣”,以出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以及周边地区侗族妇女之手的绣作最为有名。
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一带。侗族刺绣历经代代积淀、传承,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侗族刺绣以反复绣缀为特色,绣面平整,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
神奇的缠丝马尾、独特的指尖艺术,“马尾绣”是贵安新区布依族独有的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工艺绝活之一,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于2019年入选新增项目传统美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尾绣工艺精美,是民间文化瑰宝,更是布依族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