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他汀会致癌”“啊,我都吃了十多年了,这不会有事吧?近年来,他汀致癌的消息层出不穷,引起了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担忧。尤其是今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某位医生还公然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他汀致癌,副作用太大,外国人都不用了”,更是引起了无数的讨论,最终证实只是闹剧一场。
李师傅,3年前确诊冠心病,开始服用他汀药物,医生当时交代一定要定期复查。可是李师傅没有不舒服,加之到医院不方便,于是吃了3年都没有去医院复查。最近李师傅吃饭不好,而且总觉得腹胀,恶心,厌油腻。到消化道一看是肝损伤了,医生判断就是长期服用他汀药物导致的副作用。
提起他汀类药物,恐怕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都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血脂药,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该酶活性,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轻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004年,德语电影《帝国的毁灭》上映,剧中的希特勒以其歇斯底里的形象使人过目不忘,甚至在B站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以“元首的愤怒”为题材的鬼畜热。艺术来源于实际,希特勒近乎癫狂的影视形象也并非凭空捏造。实际上,在纳粹帝国末期,希特勒在生理和精神上也确实是在走向崩溃。
美国政府有多擅长用尿呢?从越南回国时,他只有23岁,却留下了美国军旅生涯的独特印记——毒品成瘾。1971年,当美国国会议员从越南回国时,带回一个惊爆全国的消息:越南的美军士兵,海洛因成瘾者比例高达15%。
血脂科普课堂(二十一)“他汀”类药的主要副作用?和其他药物一样,他汀类药物也有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两种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转氨酶升高和不寻常的肌痛。1%-2%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转氨酶升高,但一般发生在服用大剂量时。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转氨酶升高,降低他汀剂量或停用他汀药物可逆转。
1936年,第11届季夏季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在赛场上,德国运动员们状态极佳,在多个项目上斩获颇丰,最终以33枚金牌的成绩,夺下奖牌榜第一名。德国人在奥运会上的大获全胜,让希特勒非常开心。作为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希特勒更是将这视为日耳曼人种族优越的直接体现。
德国在一战后状况很糟,这给了纳粹党可乘之机,也为滋生药物滥用提供了温床,在二战爆发之际,第三帝国和药物这二者的历史盘根错节在一起,其影响从国内延伸到前线,而且一路进入了德军的指挥系统,甚至影响到希特勒自己,今天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纳粹到底嗨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