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 大叔的旧字典编辑 | 大叔的旧字典«——【·前言·】——»古代科考有多严格,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古代,要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需要付诸出百倍的努力。
文/王平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终止。在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状元及第成为了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古代的学子们首先要通过院考(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等多级选拔考试,取得贡士资格者才能最后参加殿试。
1705年的第五次南巡,康熙在江南贡院以常州为主题进行“御前召试”,亲自主持、亲自出题、亲自监试,这场“皇家诗会”立足江南,面向全国,推介了常州的安宁、富庶和人文,表现了常州之美、常州之饶、常州之典,成为历史上常州城市推介的荣耀时刻。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山东东昌府邓楼人。康熙六十年殿试登进士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入翰林院。康熙六十年殿试结束,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卷子呈康熙皇上钦定状元,皇帝看过他的文章并不特别出色,但那笔字写得特别出众,提笔在邓钟岳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并钦点了他头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