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 2023年10月11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非遗研学基地阮氏刻葫芦传习所内,体验者学习兰州刻葫芦技巧。兰州刻葫芦最早起源于魏晋,由往来于古丝绸之路的胡商所带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日甘肃网-科技鑫报讯 近日,福利路街道庄浪西路社区举办了以“节能减排、绿色社区”为主题的青少年DIY环保作品制作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辖区很多放暑假的学生。社区居委会给同学们准备了牛奶盒、牙膏盒、废旧报纸、剪刀、泡沫胶、彩色卡纸、彩色软泡等种类丰富的制作材料。
已经做了41年手工月饼的马荣林,每年在中秋前20多天开始准备月饼,早上8点开工,平均每天做200斤左右,现做现卖,“要想月饼的味道好,原材料的新鲜度很重要,馅料只会备好近一两天的量,保证月饼新鲜口感好。”
【十一堂】剁手党的通缉令十一堂创建于2002年九月,于兰州大学榆中开设了第一家店铺。特有的乡村风情和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十一堂文化的诞生。难以放下 — 十一堂十一堂在装修方面大胆尝试、采用最原始、最粗狂的木材为主要原料、辅以铁钉、自己动手、自由搭建。
原标题:兰工坪北街社区:创意手工变废为宝DIY手工作品中国甘肃网5月28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通讯员 田晓菲 记者 王丽霞)为丰富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动手能力,帮助大家树立“节约资源,物尽其用”的环保观念,引导大家去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兰
杨丽在工作室 杨丽楠/摄“Hello大家好,我又来了,家人们吃饭了没有呀?”新昌村妇联主任杨丽笑容满面,热情地挥舞着手和粉丝们打着招呼。“杨主任,这是在工作室直播呢?”粉丝们在直播间里和杨丽互动着。“对,没错!我现在就在我们的工作室里呢。”杨丽笑着回应。
富有独特意义 还有“出生证明”私人定制化玩偶走红传统印象里,毛绒玩具或从商店里购买,或从娃娃机里抓来,无论何种方式,玩偶似乎都是现成得来的。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开始热衷于慢下来,用自己的手制作一款极具私人定制化意义的玩偶,成为一种潮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木匠这个行当是男人的专利,可在兰州,就有位快乐的“女木匠”,而且还是个95后。8月24日,在兰州文创大厦“琢艺坊”工作室,记者见到了95后的“女木匠”宋乐乐,她正在给刚做好的尤克里里测试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