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官兵迎回戴如义烈士的《烈士联合正名书》——跨越74年,接老连长“回家”■解放军报记者 张科进 刘敏 特约记者 曹壮一枚镌刻着“兰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印章重重扣下,尚未干透的红色印记,与旁边刚刚盖好的部队印章相互映衬。
邱明 高松 石绍琪 临沂报道 通讯员 曹壮 冯磊让每一位英雄魂归故里,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用志愿军指战员在松骨峰上拼死阻敌的场景,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塑造起荡气回肠的英雄形象。
一,松骨峰战役中,112师1营3连仅100多人,为什么能造成美军一个师500多人毙伤?这个问题的答案,电影《抗美援朝 雄兵出击》里实际讲到了一部分:在第一、第二次进攻的时候,3连采用的是近身作战的策略。
在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荣誉室内有一批特殊展品:存有松骨峰泥土的水晶纪念碑。每座纪念碑对应着一名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且有资料记录姓名的烈士,这些纪念碑是由一批抗美援朝老战士访朝后制作并捐赠给连队的。近年来,经过各方的寻访和核实,先后有45座纪念碑被送回烈士家乡。
张忠金 整理寻找杨少成烈士家乡和亲人的简要回顾195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斗中,在指导员杨少成、连长戴如义的带领下,顽强阻击南逃之敌,全连牺牲殆尽。
新华社天津7月24日电题:仰望“松骨峰”——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新华社记者丁增义、李晓明夏日余晖穿过云隙,斜射到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英雄广场的“松骨峰阻击战”雕像上,熠熠生辉。一段不朽的志愿军英雄传奇,定格于这尊充满金属质感的雕像。
让每一位英雄魂归故里,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近日,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官兵和抗美援朝老战士曹家麟一道,将暂存在连队的27座纪念碑中的两座,分别送往在松骨峰阻击战中牺牲的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绍成家乡。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寻找最可爱的人》。提起抗美援朝,伴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很多人都会想起魏巍写于朝鲜战场的那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电影《志愿军》 周末观影,选择的是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其实此片国庆节就上映了,我之所以一直没有看,是因为我觉得其抗美援朝的题材我看过好多,怕会是重复;再者这肯定是一部“武”戏,我还是更喜欢“文”戏。但观影之后,我后悔自己看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