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柔性电子皮肤贴片,可以将压力或热量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大脑信号。在对大鼠的测试中,将电子皮肤与大鼠的大脑相连后,触摸该皮肤会刺激大鼠踢腿。最新研究有望用来改善皮肤损伤患者的假体。
【元宇宙导读】近日,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人造柔性电子皮肤贴片,可以将压力或热量转换为大脑信号,并通过人工突触传递给神经元和肌肉。然而,对于那些因为烧伤、创伤或截肢等原因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皮肤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是无法恢复的。
将其与传感器相结合,有望获得柔性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机器人、假肢和可穿戴设备上。研究项目得到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部分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先进材料》杂志上。
柔性机器人皮肤、智能油烟管道清洗机器人、AI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运维工业软件……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境外赛区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领域决赛2月14日在京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优质企业和团队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展示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角逐分领域的“中关村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沈春蕾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在健康监测、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备受关注。但研究收集的用户体验反馈显示,柔性电子器件制备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透气性仍不尽如人意,汗液积聚在器件和皮肤之间,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体验,而且影响电子器件监测生理信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