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好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河南省普法办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在2020年《民法典百问百答》的基础上,今年推出了《“典”亮生活你我他》系列节目,节目通过案例为您生动解读民法典知识。
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吐苦水”,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针对苟先生的疑问,近日,记者分别咨询了卫健、公安部门,并邀请融媒问政观察员、市政协委员张怡给出了相关法律建议。“因为姓氏谐音,从小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扰。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的权利。生活中,因姓名权产生的纠纷多种多样。他人冒用自己姓名怎么办?子女可以随母亲姓吗?9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三起典型案例,阐释法律对姓名权的规定与保护。
关于孩子“随谁姓”的问题,经常争论不休。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姓,都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逻辑。从传统上来看,孩子通常跟随父亲姓,但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却并非简单的沿袭,而是涉及到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的深层次考量。从生物学的视角审视,孩子随父姓具有一定合理性。
在秦汉以前姓氏是分开的,氏大于姓,氏族决定你是哪个族群,而姓可以变化,那么既然最早的姓氏是起源于母系氏族后来就过度给了男性呢,这就和打仗有关系了,比如现在有一个母系氏族都姓李,而同氏族是不能通婚的,所以要从别的氏族娶成年男性而自己氏族的成年男性都要嫁出去,ok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氏族发展必然会打仗,那不能是男的在家带孩子,女的拎着棒子去打架,必然是男性出去打仗,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国家出现,完全是血缘认同,这个李姓氏族出征的有姓张的,姓王的,姓赵的,什么姓都有,这样一个军队和雇佣军也差不多了,根本没有凝聚力,而如果是去攻打自己的本来姓氏的部落就更不可能了,而这个时候一旦有个父系氏族就不一样了,大家一个姓,都有血缘关系,你敢打我哥我跟你玩命,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家一起上啊,打败他们,抢财富,抢女人啊,所以一旦部落之间发生冲突一定是最后父系氏族获胜,所以就开始了父系氏族延续。
“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吐苦水,因姓氏谐音,从小带给他很多困扰。考虑到孩子即将出生,苟先生不想让孩子再遭遇类似尴尬。给孩子改姓是否可行?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记者,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办理姓氏更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