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招投标行业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事先“内定”中标人,招标的目的不是公平选择有实力的承接主体,而是迫于法规规定或纪检监察,避开行贿受贿嫌疑,这种招标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暗箱操作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招标采购项目一位男性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与一位女性私下交流,还一同走进男厕所?网络曝光的成都市温江区财政局财政行政处罚决定书图片显示,当事人姓名和专家证号被隐去,内容中介绍,“经我局立案调查,你在参加‘柳城街道环境卫生作业服务采购项目 ’采购活动中,作为评审专家存在如下问题:2020年12月17日12时13分‘柳城街道环境卫生作业服务采购项目’的评审过程中,你作为评审专家在成都市温江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评审本项目过程中,到走廊尽头观望四周并回头等待陈某,在看到陈某过来时和陈某私下说话交流并有撞胳膊、使眼色等暗示交流,随后一同走进男厕所,约25秒后,你们分别离开男厕所。
经历过招投标或是懂点招投标知识的人都知道,在招投标的整个流程中会有很多“门门道道”,围标、陪标、串标等现象都屡见不鲜,近年来,国家为了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证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今天小编跟您聊的这件事,确实值得拿来说说引以为戒!
深谙招投标行业的“潜规则”,利用在电梯经销行业工作多年积累的人脉,诱惑笼络评标专家,编织出一张电梯招投标“资源网”,这个以寿某为首的团伙,多年来采用围标、行贿等手段,多次串通投标,使自己或合作公司违规中标,垄断了浙江省内大部分地市的电梯公开招投标市场。
来源:人民网微信 某公司在历次招投标中,不仅“百战百胜”,而且中标项目都属于同一甲方;某公司参加A市的招标从未有败绩,但到B市参加同类招标却次次败北;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职工只有两名、纳税几乎为零,却在数百万元的招标项目中屡屡中标…… 这些招投标领域常见的“怪象”,由于具有隐蔽性
近日下基层调研,听村干部们诉了不少苦。其中,有关第三方考核的事,听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一些乡镇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辖区内各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评先及村委会干部的待遇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