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学者已经兴致勃勃地争论过了。一处是隋代王通在《中说》一书中说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天子而战兵,则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没而名实散矣。”
此前的国家形态是分封制和联邦制,当时我们把今天中国人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或者叫“大华夏文明区”称作“天下”,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其直接统治的地区却并不是很大,除王畿之地以外都是分封给诸侯的,诸侯要效忠天子,承担定期朝觐、向天子纳贡、派兵随天子作战等义务,却在其本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且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其内部事务基本上是自治的,军队也是归诸侯自己所有的,后来笔者看其他书中也有介绍,通常情况下,天子对于诸侯国的内部事务也是不干涉的,而且也不能直接指挥诸侯的大夫、大夫的家臣,家臣对大夫、大夫对诸侯、诸侯对天子层层效忠,如果诸侯和大夫有了矛盾,大夫的家臣却选择了支持诸侯,那么该家臣反而被认为是不忠的,甚至连天子出巡要经过某诸侯国的领地,也至少要在形式上礼节上要向诸侯借道…
帝国,我们通常认为是领土大,军事强,人口多的国家。而所谓的帝国,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典型帝国和殖民帝国。典型帝国:对大部分地区进行征服加统治管理,领土扩张的形式成立的帝国,如蒙古帝国。殖民帝国:对部分地区进行征服统治,部分地区进行殖民统治而成立的帝国,如大英帝国。
笔者注意到,科斯蒂廖拉文中还提及另一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保罗·肯尼迪曾抨击的“帝国过度扩张”,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凯南在飞越大西洋的长途货运飞机上,阅读了关于罗马帝国如何衰落和灭亡的故事,这让他对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保持军事力量的长期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包括美国。
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帝国,诸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等等。帝国是出自西方英文“empire“的中文翻译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帝国自然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释义:狭义上的帝国是指有皇帝头衔统治的国家,广义上则是描述国力强大、统治区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第十、罗马帝国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在亚克兴海战中打败了安东尼,并率军入侵埃及,灭亡了托勒密王朝,把埃及变为了罗马的一个省。他在位期间设立了内阁,重整行政区域,把军权、财政权和行政权抓在自己手中,向北征服了西班牙和莱茵河沿岸国家。
就来问问历史上出现了几个帝国?但有以下要求:1.仅仅只是强大有扩张性的国不要,2.仅仅是有皇帝的国或王朝也不要,3.要的是正儿八经的在宪法或法律条文、合约中以原文称呼自己为XX帝国(或名字中包含“帝国”一词)并获得其他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