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 唐金雄 鲁迅先生曾如此寄语百年前的青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时至今日这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理。生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人人自危。
在与易白莎回归中国时,深更半夜,归乡的船在大海上前进着,陈独秀一人坐在船边,从卧铺看向窗外,透着深蓝底色的一扇小小的圆形舷窗,窗外乌漆麻黑什么都看不见,陈独秀却左手撑在窗台上,凝望远方,轻声说“看得见”。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七月流火,2023年7月迎来中国共产党诞生102周年,中央电视台再次播出《觉醒年代》这部大剧。历史的指针仿佛回拨,将我带回那个黑暗绝望的年代,然而绝望也有催生觉醒的决心,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行者,带领一批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声嘶力竭地奔走呼号,唤醒着民众的爱国心。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原标题:站在“剧”的肩膀上(主题)——观音乐剧《觉醒年代》有感(副题)项筱刚近日,笔者在北京世纪剧院一睹音乐剧《觉醒年代》的风采。或许是因为同名电视剧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使得笔者对《觉醒年代》的这部舞台剧版充满了期待。